谢应光

个人简介

谢应光,男,1964年6月生,重庆开县人,教授,文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,四川省教学名师。成都市政协委员。四川省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、四川省李劼人研究会副会长。2007年赴澳大利亚学习高等教育行政管理。现为西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。 主要承担课程:《中国现当代文学》、《中国现代人文经典导读》、《美学》。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:现代文学与文化,现代中国诗学。   主要著述:专著《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》、《艾青研究》、《梦中道路——何其芳的艺术世界》;教材《三峡工程与移民概论》、《现代文学经典导读》。主编“文津学术丛书”一套(10种,巴蜀书社出版),主编高等学校人文通识教材一套(10种,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)。在《文学评论》、《社会科学研究》等各类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。其中被CSSCI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近20篇。代表性论文有《何其芳诗歌叙事因素的迁移》、《进化论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史观》、《科学、民主、革命:语言学视野中的五四文学精神》等。主持或主研国家、省(部、厅)级科研项目11项,主持或主研省(厅)级教改项目5项。    获奖情况:第五届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,重庆市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,四川省委宣传部“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”,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。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
工作经历

1985.07——1988.07 万县师专教务处秘书 1988.09——1991.07 在职攻读四川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 1991.09——2004.03 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任教并先后担任系主任助理、副主任。 2002.09——2005.06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4.053——2007.05 重庆三峡学院教务处副处长,校评估中心主任、高教研究所所长等。 2007.05——2009.04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 2009.04——至今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

教育经历

1、1982.09——1985.07 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中文专业; 2、1988.09——1991.07 在职攻读四川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 3、2002.09——2005.06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; 4、2007.06—2007.08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习高等教育行政管理。

研究方向

中国现代诗学,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。

学术成果

主要论文、著作、教材目录

(2003——2016)  

1、“论何其芳诗歌叙事因素的迁移”,文学评论,2003.03(2)(CSSCI收录)

2、“进化论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史观”,社会科学研究,2004.07(4) (CSSCI收录)

3、“科学’’民主’’革命:语言学视野中的五四文学精神”,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,2004.09(5)CSSCIS收录)

4、“语言学视野中的五四文学革命”,求索,2004.03(3)CSSCI收录)

5、“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若干问题”,东疆学刊,2005.01(1)(中文核心)

6、“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的发生及其命运”,社会科学研究,2006.059(5)CSSCI收录)

7、“中国现代诗学语言观批判”,求索,2006.10(10)CSSCI收录)

8、“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的迁移”,社会科学研究,2008.09(5)CSSCI收录)

9、“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与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”,重庆师范大学学报,2005.06(3)

10、“中国现代诗学的语言结构与性质”,西华大学学报,2007.08 (4)

11、“重庆时期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精神”,西华大学学报,2008.08 (4)

12、“论现代中国诗学的两个本质观”,求索,2009.10(10)CSSCI收录)

13、“草根诗人郑小琼与中国新诗传统”,当代文坛,2010.01(1)CSSCI收录)

14、“‘自我’‘ 纯诗’ 与‘ 人生’:发生学意义上的中国现代诗学本质观的三个视点”,社会科学研究,2010.07(4)CSSCI收录)

15、“从三峡走向世界,向世界书写三峡——评聂华苓和虹影三峡题材的小说创作”,当代文坛,2011.09(5)CSSCI收录)

16、“通识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理念与策略”,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,2012.01(1) CSSCI收录)

17、“现代四川作家的精神突围与当代四川的文化建设”,中华文化论坛,2013.01(1)CSSCI扩展版收录)

18、“文学的‘现代’与现代文学史的边界当代文坛”,当代文坛,2013.09 (5)

CSSCI收录)

19. 阿来诗歌中的藏地书写,西华大学学报, 2014.09

20. 第二届中国艾青研究学术峰会暨“艾青与二十世纪中国新诗”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,西华大学学报, 2015.03

21. 关于“艾青研究”的几个问题,西华大学学报, 2015.07

22. 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,中华文化论坛, 2015.07

23. 人“大河小说”影响力初探,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, 2015.11(CSSCI收录)

24. 浅议高校人文通识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问题,西华大学2015年教研教改论文集, 2016.01

25、“非道与非逻各斯:中国现代诗学的哲学基础”,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》巴蜀书社,2006.04

26、“第二届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”,文学评论,2003.03(2)(CSSCI收录)

27、“艾青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新诗”,浙江师大学报,1997.03(2)(人大复印资料转载)

28、“艾青与延安文艺整风运动”,四川三峡学院学报,2000.01(1)

29、“何其芳诗歌理论批评述论”,重庆三峡学院学报,2002.03(2)

30、“黄遵宪、梁启超诗歌理论批评及其它”,重庆三峡学院学报,2002.07(4)

31、“何其芳诗歌的语言策略与历史处境”,重庆三峡学院学报,2003.09(5)

32、“梁启超与王国维:中国现代两种诗学理性的生成”,重庆三峡学院学报,2005.07(4)

33、“学科研究方法与学科建设——关于20世纪西方语言文本分析方法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思考”,重庆三峡学院学报,2004.01(1)

34、“何其芳的散文观念及其变迁”,西华大学学报,2010.10(5)

35、“三峡悬棺葬的文化内涵”,四川文物,1997.04(2)

36、“观念与方法:关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历史定位的思考”,四川三峡学院学报,1999.01(1)

37、“论艾青的诗歌形式”,三峡学刊,1997.01(1)

38、“西学东渐:中国现代新诗本体架构的发生”,《汉学与汉语言文学文献研究》,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,2008.08

39、“从‘者也’ 到‘ 是’:中国现代诗学本质探索方式的转变”,重庆三峡学院学报,2005.03(2)

40、“中国现代诗学作为原诗学之可能性”,重庆三峡学院学报,2006.01(1)

41、“认同与悖离:中国现代诗学本质观的建构方式”,重庆三峡学院学报,2006.07(4)

42、“视阈与姿态:中国现代诗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”,重庆三峡学院学报,2007.09(5)

43、“中国现代诗学的语言结构与性质”,西华大学学报,2007.08(4)

44、“继承与创新:改革开放中国文学三十年”,西华大学学报,2008.105

45、“方言电视剧喜剧性的基础与特征”,《地方文化研究辑刊》,巴蜀书社,2008.06

46、“吴芳吉的诗学观与新诗发生路径再思考”,《蜀学》第四辑,巴蜀书社,2009.12

47、“吴芳吉对胡适的批判”,《地方文化研究辑刊》第三辑,巴蜀书社,2010.02

48、“‘诗的营构’:再论《画梦录》”,西华大学学报,2011.063

49、“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中文课程体系的设置与通识教育的关系”,教育与科学研究,2011.055

50. “张力与遮蔽之间——谈《死水微谰》的语言问题研究”,《李劼人:2011》,四川文艺出版社,2011.12

51.“‘理工科大学生与人文经典’ 调查分析”,湖北民族学院学报,2012.06CSSCI扩展版)(3

52.“何其芳与当代诗歌鉴赏学”,《百年中华何其芳》,金城出版社,2012.05

53、“巴渝方言电视剧的定位、意识形态和文体价值判断”,四川戏剧,2004.032

54、“四十年代的袁可嘉与新批评派”,中华文化与艺术,2004.011

55、“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”(专著),中国文联出版社,2005.06

56、“梦中道路——何其芳的艺术世界”,(专著)巴蜀书社,2010.06

57、“艾青研究”(专著),四川大学出版社,1997.07

58、“三峡工程与移民”(教材), 副主编,成都电子科技大学,1996.12

59、“现代文学经典导读”(教材),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2.08

60、主编“文津学术丛书”(10册)一套,巴蜀书社,2010;通识教育教材一套(8册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2

教学工作

主要从事《中国现当代文学》、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》、《巴蜀文化研究》等课程教学。

荣誉奖励

第五届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,

重庆市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,

四川省委宣传部“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”,

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,

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
社会兼职

成都市政协委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