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简介
甘肃陇西人。出版诗集《在陇西车站》《阿克赛钦的风》,长篇小说《归山》。徒步鳌太线、安纳普尔纳大环线等;骑行川臧线、香格里拉大环线、新藏线等。 |
工作经历
2003-2010先后在陇西县某小学、县法院、县政府工作; 2013-2015重庆北碚创办取火书吧; 2015-2018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任教; 2021至今在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任教。 |
教育经历
1999-2003甘肃省陇西师范; 2003年、2008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、本科学历; 2010-2013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; 2018-202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。 |
研究方向
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诗歌。 |
学术成果
《诗人、诗歌与体制:〈诗刊〉社“青春诗会”研究》(专著),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,2022年。 《作为新时期诗歌史书写现场的“青春诗会”:以第六届、第七届为中心》,《艺术广角》2025年第1期。 《“事物”的缺席与在场》,《诗刊》2024年第6期。 《四十而惑——中年作为熊焱诗歌的经验与方法》,《新文学评论》2024年第2期。 《个体经验、阅读视野与诗性直觉》,《草堂》2023年第5期。 《词语高蹈的偶然性与过度阐释的可能》,《诗刊》2023年第2期。 《为了什么而写?》,《诗刊》2022年第8期。 《印象、标签与诗性认知》,《诗刊》2021年7月下半月刊。 《“泛青海湖”地域作为八十年代新诗的地方资源》,《当代文坛》2021年第2期。 《第一届“青春诗会”研究》,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》2021年第1期。 《无人地带的鼓声:辨认绿原》,《文艺报》2020年1月10日。 《在“西川”展开我们的论述:我的学术理想——李怡教授访谈录》,《当代文坛》2020年第2期。 《“今天,我们如何讲鲁迅?”》,《鲁迅研究月刊》2020年第7期。 《温水写作的迷惑和危险》,《诗刊》2019年6月下半月刊。 《裘山山的西藏情结和创作焦虑》,《宜宾学院学报》2019年第7期。 《现代审美的悖谬与启示——读〈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〉》,《江苏理工学院学报》2018年第5期。 《论余光中之“新古典主义”》,《重庆评论》2018年第6期。 |
教学工作
课例《门前(顾城)》获2023年“诗教中国”诗词讲解大赛四川赛区优秀奖 承担本科《中国现当代文学》、研究生《中国新诗研究》、留学生《中国诗歌研究》《爪哇-巴蜀文化研究》等课程的教学 |
荣誉奖励
社会兼职
《零度诗刊》主编 |